3月14日上午,怀远大地春风拂绿,蚌埠市第6期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进修班学员踏上这片历史与创新交融的热土,开启了一场“红色铸魂、绿色赋能、产业富民”的沉浸式现场教学。作为皖北农业大县,怀远县域面积2200平方公里,承载着130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以“红色印记、农耕文明、产业革新”三张名片,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第一站:新四军淮上办事处纪念馆——红色基因的时空对话
踏入龙亢镇新四军淮上办事处纪念馆,彭雪枫将军率部开辟淮上抗日根据地的峥嵘岁月仿佛重现眼前。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革命精神的丰碑,更是党员干部汲取初心的“活教材”。学员们聆听淮上儿女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感悟“铁军”精神与群众路线的深刻联结。正如陈集镇胡刘烈士陵园守墓人胡吉怀一家三代接力守护英魂的故事,红色文化的传承需以行动赓续,以实干践行。纪念馆内,锈迹斑斑的军刀、泛黄的作战图,无声诉说着“党群同心”的力量,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不竭动力。
第二站:河溜镇祠堂村——法治与乡风的共治样本
步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祠堂村,侨胞文化与法治文明交织的画卷徐徐展开。莲园(廉园)的荷风清气、民主法治长廊的案例警示、乡村振兴大礼堂的移风易俗实践,彰显“德法并治”的乡村治理智慧。该村以“侨”为桥,激活百余名华侨资源,更以“大托管+订单农业”模式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收入突破95万元,生动诠释了“产业兴村”的路径。学员们倾听讲解员介绍“公司+农户”订单化生产的绿色农业模式,与陈集镇循环农业示范园“种养循环”产业链异曲同工,印证了“生态优先、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第三站:白莲坡镇新庄村——变废为宝的绿色突围
穿过茨淮新河畔的万顷良田,学员们抵达美丽乡村新庄村。这里,废弃秸秆经巧手编织化为草编工艺品,留守老人的指尖流淌出“绿色财富”。扶贫车间内,学员们亲手体验草编技艺,感受“小产业”撬动“大民生”的振兴实践。新庄村的“四化”工程与陈集镇“粪污变废为宝”的循环农业交相辉映,展现怀远县“生态增值”的创新思维,新庄村正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日教学,学员们从新四军浴血奋战的红色足迹中坚定信仰,从祠堂村的法治实践中领悟共治精髓,从新庄村的草编车间里触摸产业脉搏。怀远县的探索揭示,乡村振兴需以红色基因铸魂、以绿色产业强基、以治理创新固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唯有立足资源禀赋、激活内生动力,方能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怀远先锋,正以历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淮河之滨书写新时代的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