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3月13日,蚌埠市第6期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进修班学员走进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通过现场观摩与座谈交流,深入学习农业科技创新与节水生态融合发展经验,探索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科技创新驱动,全链条科研设施赋能精准农业
新马桥试验站依托大型原状土测坑、称重式蒸渗仪、无人机遥感等先进设备,构建了从田间数据采集到模型分析的全链条科研体系。基地的“涝渍连续抑制天数指标”及动态排水模型,突破传统涝渍灾害被动应对模式,实现主动调控与灾害预警,相关成果已纳入行业标准。学员们实地考察了暗管排水试验区和灌溉新技术试验示范区,深入了解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在淮北平原的应用成效。基地1953年以来的长序列灌排试验资料和作物需水规律研究成果,为区域农业节水增效提供了科学支撑。
二、节水优先,技术集成助力水资源高效利用
面对淮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挑战,试验站通过分区灌溉策略与“作物-水”模型优化,结合暗管排水技术和“大沟蓄水调控”生态工程,使农业用水效率提升超30%。学员们在模拟降雨大厅和径流小区观摩了水土保持技术试验,并探讨了“蓄排一体”工程在改善区域水循环中的创新价值。基地研发的“绿色高效用水技术集成模式”被列为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推广成果,为沿淮地区农业节水提供了样板。
三、生态融合,绿色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试验站将生态保护融入农业科研实践,通过生态沟塘系统净化水质、保护性耕作技术防治水土流失、面源污染试验区研发氮磷拦截技术,实现涝渍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协同增效。学员重点参观了设施农业试验区,学习如何通过“以水定产、以产促生态”逻辑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基地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碳汇潜力评估方面的成果,为乡镇生态振兴提供了技术参考。
四、闭环生态,产学研协同加速成果落地
作为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联合共建基地,新马桥试验站与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深化合作,形成“科研-推广-政策”闭环生态。2024年揭牌成立的“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新马桥灌溉试验站”,进一步强化了跨区域、跨学科协作能力,推动农田水旱灾害防御、智能灌溉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学员在座谈中表示,将借鉴基地“科研孵化+标准推广”模式,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本次现场教学以新马桥试验站为窗口,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如何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未来,蚌埠市将围绕智能灌溉、数字农田、生态补偿机制等方向,推动科技成果向乡镇一线转化,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蚌埠智慧”。